皖北全面振兴“落子”四大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24-05-23 17:06 编辑:刘菁 马姝瑞 吴慧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阅读:

➤2023年,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与全省增速持平,“十三五”以来首次赶上全省发展步伐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皖北新型工业化进行了详细部署: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力争皖北快速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2020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实现欠发达地区皖北的全面振兴,一直是事关安徽发展大局的战略性任务之一。皖北地区,范围涵盖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以及滁州市的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的霍邱4个县(市),拥有“中原粮仓”“两淮煤田”“中华药都”等名片,是安徽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板块。

2023年,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自“十三五”以来首次赶上全省步伐。和自己比,皖北在发展;放在大局里,差距仍然存在。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比“十一五”时下降了0.7个百分点,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省的86.2%。

没有皖北的现代化,就没有安徽的现代化。20多年来,安徽省级层面至少召开8次会议、出台4个省级“10条”政策推进皖北发展。继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共同举办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今年4月,安徽再次召开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皖北全面振兴的“手法”“步法”“战法”,以“四化同步”为底座思维,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集群为四大兵团,政策、项目、技术、资金、人才密集“注入”,打一场“阵地攻坚战”。

全面振兴,安徽拉紧皖北在奔跑。

接力赛

一组数据“白描”皖北的重要地位:

国土面积占安徽的38%,承载全省48%的常住人口;到2020年,以皖北为主要区域的淮河流域以全国2.8%的土地面积,生产占全国约18%的粮食,养育全国11.6%的人口。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失、产业结构“偏农缺工”、转型升级破局艰难,让皖北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中仍处于相对靠后位置。

2023年,皖北人均GDP只相当于长三角2010年的水平;皖北6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安徽全省的27.4%,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占全省24.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13.4%。

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问题。对安徽而言,这是加快皖北振兴重要的战略机遇。

早在2001年,安徽省就成立了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协调小组,20多年来先后出台了4个省级“10条”政策,以及南北结对合作等一系列措施。

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2021年底又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

2023年7月召开的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全面振兴作为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并制订时间表:到2027年皖北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

一系列政策接续发力,皖北综合实力不断“爬坡”。

2023年,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万亿元,同比增长5.8%,与全省增速持平,“十三五”以来首次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第三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至2023年,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与皖北“牵手”共建的3个、5个、2个合作园区全部挂牌,注入发展新动能。

路线图

紧盯发展“落差”,运用好的“战法”,打开高质量“空间”。

年产8万吨铝铸件新能源绿色铸造项目、年产10万吨新能源材料及锂化衍生物循环利用综合项目、年出栏1万头肉牛及年屠宰10万头肉牛等产业链项目……4月19日,在蚌埠市举办的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11个投资项目、9个融资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拉开新一轮皖北产业升级的大幕。

“皖北要发挥后发优势,不走亦步亦趋的漫长追赶之路,关键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在推进会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阐述了皖北全面振兴的“战法”。

推进会上,《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突破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皖北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方案》《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发布。

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皖北新型工业化进行了详细部署: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力争皖北快速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行业有机会,皖北有条件”,这是安徽以4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皖北振兴的市场逻辑。

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跃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上升至全国第4位。皖北,有可能成为安徽汽车“首位产业”的下一个增长极。

皖北地区集聚汽车产业链企业近1000家,106家零部件企业是省内外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融入长三角汽车产业布局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2023年,淮北、宿州、亳州、阜阳4个市汽车产业链营收同比增速超17%。

“在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下,合肥、芜湖将发挥带动作用,推动汽车领域龙头企业与皖北加强合作,强化产业链协同,为皖北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说。

按照规划,以专用车集聚发展、零部件转型升级、后市场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到2025年,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力争超过1800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15%;到2027年,争取使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300亿元。

拥有“两淮煤矿”的皖北能源优势突出,随着全球能源体系的深度变革和“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皖北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的路径更加清晰。

从资源储量看,皖北集中式光伏可开发资源规模3730万千瓦、约占全省一半,风电可开发资源规模4018万千瓦、约占全省60%;从制造能力看,凤阳县光伏玻璃产能约占全国的21%,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年产再生铅、蓄电池分别占全国的50%和20%;从产业潜力看,2023年皖北新能源产业总营收占全省的21%,拥有光储企业150多家、占全省的24%。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表示,皖北将建设先进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生物质能、资源循环利用等五大发展集群,打造凤阳经开区、颍上经开区、阜阳经开区、首太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

到2030年左右,上述四大产业集群预计将为皖北地区贡献近2万亿元的产业规模。安徽经济版图上,有望出现一个新型工业化驱动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皖北。

“发改委主谋,专班主建、市县主战”,“步法”落实“战法”。“专班”建制,是近年来安徽产业快速崛起的体制机制“秘笈”,打破过去产业发展过程中纵向层级太多、横向协同不快不畅的弊端。按照“专班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各产业专班将专门构建皖北重点产业招引工作平台,为皖北各地精准推送线索、导入项目、链接资源,“清单式”推进产业发展。

生态圈

产业生态是产业集聚不可或缺的“环境”。对皖北而言,产业生态的形成不能等着自然进化,必须采取“人工繁育”的支持举措,让技术、产业、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在这里加速耦合汇聚。

皖西北边陲,界首市的安徽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块块絮片有序罗列,一根小纱线“纤”动产业创新。

“这是公司联合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团队开发出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抗严寒零下40摄氏度,关键性能指标优于美国3M公司,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在北京冬奥会首次亮相。”安徽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丽说,公司与国内10多所高校院所合作组建研发团队,拥有专利163项,今年产值有望达到3亿元。

创新资源少、创新基础薄弱是皖北的短板。安徽集聚全省资源要素,提升皖北创新能力,“吉祥三宝”是受益企业之一。此外,安徽还推动皖北各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等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合作,引导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和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向皖北布局,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在蚌埠市禹会区一个试验场,随着超音速尾焰和巨大轰鸣声,安徽九州云箭研发的70吨级“龙云”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了亚轨道飞行任务备份发动机校准试车,近日将交付火箭总体单位。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蚌埠市布局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九州云箭火箭发动机项目的落地,带来了3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落户。通过实施“柔性引才”政策,蚌埠市先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大院大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已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与安徽大学、同济大学等省内外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招收,先后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3名。

释放皖北对人才的“磁力”,安徽将人才战略放在产业格局中通盘考量,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专班积极引导有领军人才、研发团队的项目在皖北布局,推动央企、知名民企等实施一批处在价值链高端的项目,带来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在皖北汇聚。

资金链是“四链融合”的关键纽带。“汽车贷”“活牛贷”“保单贷”……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大对皖北地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说,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皖北重点产业发展的投入方式,综合采取贷款贴息、融资担保、财政直补、基金投资、税收优惠等,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调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金融要素资源供给,支持皖北地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截至3月末,皖北地区各项贷款余额26091.71亿元,同比增长13.09%。2023年,皖北地区债券融资规模1281.11亿元,同比增长21.1%。省级相关股权投资基金在皖北地区设立子基金27只,累计募资121.69亿元、投资85.86亿元、投资项目180个。

在安徽,拉紧皖北走向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势在必成。记者 刘菁 马姝瑞 吴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