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新引擎”
——安徽省两会观察
从沃野千里的皖北平原到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在江淮大地上不断汇聚。刚刚闭幕的安徽省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不仅成为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更成为安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安徽正加快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增强未来产业“向新力”。
发力“新”赛道 唱响“新”声音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0.5%、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营收增长15%左右、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超2900亿元……翻开2023年安徽“成绩单”,一系列数据显示,安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安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表现抢眼,出口增长11.6%。
“在制造强省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在安徽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的“直通两会”活动上,安徽省发改委主任陈军表示。
从新能源汽车到光伏制造业,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2023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3%。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安徽滁州的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无人驾驶AGV小车根据设定的路线来回穿行搬运、上下料,全程自动化不需要人接触。据了解,像这样的无人驾驶AGV小车,这家企业有200多辆。“智能工厂节省了人力,提升了企业综合效能。”该公司运营总监任军利介绍。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安徽积极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势头强劲。聚力打造汽车“首位产业”,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举措,全面展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十大新兴产业全面发力,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倍以上,柔性显示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
向“新”而行,发力“新”赛道。根据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下一步,安徽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热议“新”发展 谋篇布“新”局
会场内,“新”声音犹在耳畔;会场外,“新”发展同样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创新、更高阶、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向。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重点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在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看来,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强首位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打造安徽未来产业集群。
从一家初创企业,到全球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东超科技成立以来与多家高校院所“强强联合”,依托高校院所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形成科研设施与仪器等资源开放共享、科研人员交流合作等机制,加速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等场景。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也是我们科技型企业的‘发动机’。只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深耕核心技术,开拓新的应用场景,赋能传统企业提质增效,才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韩东成建议,聚焦科创安徽建设,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是安徽的“特色优势”和“金色名片”。2023年,安徽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叠屏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增长19%,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张欣认为,科研人员要时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己任,尽快产出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大模型、机器人、智能制造……近年来,AI赋能千行百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表示,要抓住人工智能的“牛鼻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提升“向新力” 焕发新活力
看好安徽未来,数据最有说服力。1月25日上午,安徽省统计局在安徽省两会期间公布了2023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省生产总值4705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
“总的来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全省经济回升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于全国,成绩来之不易。”安徽省统计局局长徐雄飞说,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亮点概括为“经济回升、结构优化、后劲十足、保障有力”。
“向好”“十足”“有力”,源于对安徽发展的底气足、信心满。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综合分析形势,当前安徽省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具有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
抢抓机遇,安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加快孕育,这些从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端倪——加快建设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智能成套设备、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安徽各地正努力以新质生产力塑造经济发展新空间。作为芜湖市域南部现代化副中心,南陵县在新年第一天就部署今年的全县经济工作,提出要全力以赴抓创新、提动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担当争先。“我们将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引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县域经济做优做强,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安徽省人大代表、南陵县县长强健表示。
围绕打造新兴产业地标、壮大新质生产力,安徽各地动作频频。合肥市今年将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量子信息、低空经济、空天信息、合成生物、人工智能、未来显示、元宇宙等产业,打造更多经济增长点;滁州市提出,将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随着创新活力的持续涌动,安徽高质量发展活力更强、成色更足。(李东标)